首页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媒体视角
  • 专题报道
旅游文化学院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旅游文化学院 >> 正文

本网讯 5月22日至5月23日,旅游文化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了“行走的‘四史’—走在原址”之遵义学习教育,旨在通过重走革命遗址,在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。

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,勇担使命。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站是遵义会议会址,遵义作为红色故事的发源地,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,自1935年遵义会议后,红军定制了新的革命路线,并让革命历程迎来胜利的曙光。纪念馆二楼提出的遵义会议的精神——坚定信念、实事求是、独立自主、民主团结、敢闯新路。不仅是长征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也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需要继承的精神。

以红色精神为引领,树立信仰。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站为娄山关景区,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。娄山观自古为川黔要道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称。1935年1月,中央红军一克娄山关,确保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,同年2月,中央红军再克娄山关,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。在这里,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激烈,攻克娄山关的艰难,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。

以吾辈当自强为己任,不忘初心。本次“行走在原址”之遵义学习教育最后一站在苟坝——毛泽东用一盏马灯点亮中国的地方。到了苟坝,同学们深入地重温那段历史。1935年3月红军在决定是否进攻打鼓新场的会议上,毛泽东与参会的其他人产生了分歧,毛泽东坚决反对攻打打鼓新场,但是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,会议还是确定了进攻的计划、命令即将下发。当晚,毛泽东独自一人提着马灯行走1.5公里的路程来到了周恩来住所,说服周恩来后,最终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,使得中央红军在千钧一发之际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。
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重走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,了解他们的光辉事迹,感悟他们的奋斗历程,领略他们为民的情怀!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学习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精神,担起时代责任的重担,主动接受挑战,大胆开拓创新,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,以伟人的精神,时时鞭策自己,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和工作。

文/图 刘静 审核/冯建国

郑念念讲解四渡赤水


参观苟坝会议纪念馆

苟坝会议原址合影

娄山关摩崖石刻合影

遵义会议会址合影